【期刊看点】继教园地: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与护理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上海护理》2019年策划了以“老年护理”为主题的3期继续教育园地系列专家约稿,以期达到促进患者安全、提升老年护理质量的目的。


《上海护理》2019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采用的文章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程云主任及程倩秋老师共同撰写的《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与护理》一文。该文系统地介绍了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及尿失禁的护理对策。文后配有20道单选题,有助于您阅读全文后进一步理解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与护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点。下面我们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一起学习一下吧!




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与护理

关键词:尿失禁;老年人;护理;评估


尿失禁是指任何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分为急性尿失禁和慢性尿失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9%。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生理变化会增加尿失禁的发生率,50~59 岁成年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最高,为28.0%。尿失禁会引起身体异味、皮肤糜烂及反复尿路感染,这使大多数老年人自尊心受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会引起活动能力的减退、认知障碍等。因此,老年人尿失禁的护理干预不容忽视。本文从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护理管理对策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老年人的尿失禁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1. 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

1.1 明确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脑动脉硬化、脑卒中、谵妄、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1.2 正确评估排尿情况   排尿情况的评估主要通过问诊得出,包括:有无尿频、尿急、尿痛、阴道瘙痒等症状;排尿形态、频率、尿量是否有改变;有无相关诱发因素,如咳嗽、大笑、打喷嚏等……

1.3 区分尿失禁的类型

1.3.1 急性尿失禁   急性尿失禁一般是可逆的,常见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阴道感染、急性意识障碍、心理异常、粪便嵌顿、膀胱过度充盈、药物不良反应、因活动能力受限无法如厕等……

1.3.2 慢性尿失禁   慢性尿失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的持久性尿失禁。慢性尿失禁共包括5种类型。①压力性尿失禁;②急迫性尿失禁;③充盈性尿失禁;④功能性尿失禁;⑤混合性尿失禁……

1.4 其他方面的评估 ①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主要包括老年人在移动、转移、如厕等方面的独立能力;②老年人的排尿环境:包括厕所是否靠近卧室、照明条件是否良好、卧室至厕所沿途是否有障碍、使用何种接尿器具等。


2. 尿失禁的护理对策

2.1 选择合适的排尿方式   护理人员应通过全面的评估,帮助老年人选择合适的排尿方式。对于有尿意且可行走(包括使用助行器、轮椅等)、站立和坐下的老年人,应协助其行走至厕所进行排尿……

2.2 合理使用尿垫和尿裤   根据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排尿方式,慎重使用尿垫和尿裤,如必要使用时可以先从尿垫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每2小时检查1次老年人的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垫或尿裤……

2.3 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老年人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衣裤和被褥;宜用温水清洗、擦拭会阴部,必要时局部涂凡士林或鞣酸软膏,以防局部皮肤因尿液刺激而造成糜烂、破溃等。

2.4 落实排尿相关安全措施   及时应答老年人的排尿需求,提供合适的排尿器具;将坐便器、尿壶、便盆和卫生纸等放在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2.5 改变生活方式   指导老年人维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防止因肥胖、便秘引起的腹腔压力增加;指导老年人合理补充水分,每天至少摄入1500 mL……

2.6 实施行为干预疗法   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的干预、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①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包括定时排尿、如厕提醒、减轻体重、避免便秘、适当运动等。②膀胱训练: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至少3 d的排尿日记确定初始排尿频率,然后指导老年人通过抑制尿急的方法,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以减少排尿次数。③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是指有意识地反复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群,增加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改善老年人的排尿控制能力……

2.7 规范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能使膀胱松弛,增加膀胱容量,有效改善尿失禁;雌激素对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有较好的效果;若有泌尿系统感染,应给予相应的抗生素……

2.8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人常因尿失禁症状而感到自卑,对治疗信心不足。护理人员首先要激发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尊重老年人,注意保护其隐私,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和帮助,以更好地协助老年人积极应对尿失禁……

2.9 强化健康教育   向老年人及其家属介绍尿失禁相关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告知老年人有尿意应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指导家属提醒老年人按时排尿,开始可每隔0.5~1小时排尿1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到每隔2~3小时排尿1次,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在非计划排尿时间内,让老年人尽可能憋住尿液,到预定时刻再排尿;排尿时可用手掌轻柔地自膀胱底部持续向后、向下压迫,使膀胱中的尿液尽可能排尽……


3. 小结

尿失禁相关专业学术团体发布了较多尿失禁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为老年人尿失禁的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临床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全面的评估,针对不同性别、尿失禁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老年人提供精准的护理措施,以改善老年人的尿失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延伸阅读


常见的排尿器具 包括便携式坐便器、男性用尿壶、女性用尿壶、便盆。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上海护理》杂志2019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



作者简介

程云(1962—),女,主任护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与护理管理。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上海护理》“继续教育园地”的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继教园地”,即可阅读相关“继续教育园地”文章哦!赶快动手试试吧!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来源:《上海护理》2019年第3期

审阅:庹焱

文字编辑:龚礼敏

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