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点】继教园地:中医理论及辨证施护概述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上海护理》2019年策划了以“中医护理”为主题的3期继续教育园地系列专家约稿,就中医护理的相关理念及方法进行深入阐述。


《上海护理》2019年第4期继续教育园地采用的文章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张雅丽撰写的《中医理论及辨证施护概述》一文。该文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理论精髓、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文后配有20道单选题,有助于您阅读全文后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及辨证施护的相关基础知识点。下面我们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一起学习一下吧!




中医理论及辨证施护概述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理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古到春秋、战国至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20世纪6个时期,其历史悠久、理论独持、疗效卓著,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措施,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其他人群施以护理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


1. 中医理论精髓

1.1 哲学思辨 由于古代技术手段的缺乏,人类获取资料的方法多采用直接领悟、取类比象的观察法、直观查验与整体思辨。人们从临床实践中得到启发后,提取、凝炼、深化研究,最终升华为理论,并且在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中得到丰富与完善;这样的过程遵循了实践—理论—再实践—丰富理论的规律。历代医家通过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与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医药学一直包含着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具有“医中有护”、“医、护、药、技合一”的特征。中医护理理论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而形成、随着中医药学发展而发展的,中医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


1.2 精气学说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天地万物亦由其所化生;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天地之精气则化身为人。所谓精,中医学有3种解释:①指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②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成分,既包括无形而动之精气,也包括有形之精;③专指肾中所藏之精,即肾精。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三者间可分不可离……


1.3 阴阳学说 阴阳是代表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概念,既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又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可以说阴阳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由于阴阳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性质都是对立的,所以阴阳代表事物的两种属性,且具有普遍性……


1.4 五行学说 古人把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做了广泛的联系,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形态、性质和作用等,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这五类事物彼此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关系……


1.5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其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了人体内脏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等许多方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离开了藏象学说,就不能认识任何疾病的实质及其内部联系。正如唐容川所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源莫辨,用药无方。”藏,即藏居于内的脏器;象,即形见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广义的藏象学说指的是五脏、六腑、经络、五官、九窍和奇恒之腑,而狭义的藏象指的是五脏和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指的是形体类似腑,作用又类似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在人体中与一般脏腑的作用有所不同……


1.6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关系的学说。“经”是指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指经络系统的分支。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脉络有十五络、孙络、浮络等。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具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联络脏腑肢体、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功能。


2. 中医辨证施护

2.1 辨证施药 中药方剂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组方;根据中药的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其中“十八反”、“十九畏”指的是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如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人参畏五灵脂;甘草反甘遂、京大戟;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等。中医用药注重人体气血盛衰变化:升药宜用于降时,降药宜用于升时,阳药宜用于阴时,而阴药宜用于阳时;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调整服药的温度以提高药力等……


2.2 辨证施情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思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悲)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个体实际情况的差异,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包括以情胜情、移情易性、说理开导、节制法等……


2.3 辨证施膳 药膳是食疗的具体剂型,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共同配伍而成,共凑药物治疗与食物营养的双重效应。食疗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以食物性味功能理论为依据,以辨证论治为法则,选用适合食饮者体质的食物或食药调配成食疗配方,然后选用合适的烹调方法加工烹制成药膳,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食用的一种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法。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饮食应遵循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全面膳食、谨和五味、审因用膳、辨证选食、合理搭配、趋利避害的原则。实践中应根据患者体质进行不同饮食调护,因人施养,辨体施膳……


2.4 辨证施教 传统运动养生功法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导引、吐纳等,具有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作用。气功又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如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等,通过调心、调息和调身的方式以达到形神共养之功效,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太极拳具有调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畅通经络、培补正气的功效。八段锦有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体液调节之功效,可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


2.5 辨证施养 中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若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则需懂得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适应四季节气等气候变化,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睡眠有节,二便调畅……


2.6 辨证施术

2.6.1 针刺法 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运用毫针、电针、皮内针、水针、耳针、梅花针等各种不同的针具刺入腧穴,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刺激经络、腧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简称“针法”。该法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不同的病症,可作为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的首选疗法。

2.6.2 灸疗法 是利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熏灼、贴敷在穴位或患部,使其对相应的经络穴位产生温热性或化学性刺激之功效。该法具有温经通络、驱寒逐湿、升阳举陷、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之功效,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和由风、寒、湿之邪所致的疾病……

2.6.3 拔罐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功效的中医外治技术……

2.6.4 涂药法 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2.6.5 熏蒸法 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腠理、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湿免疫疾病、骨伤、妇科、外科、肛肠科及皮肤科等各科疾病引起的疼痛、炎症、水肿、瘙痒等症状。

2.6.6 耳穴埋豆 又称之为“耳穴贴压”,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磁珠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2.6.7 灌肠法 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2.6.8 推拿法 亦称“穴位按摩”或“经穴推拿”,是运用按、点、叩击等手法将力作用于人体穴位,刺激局部或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免疫之功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因按摩手法不同,可分为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摆动类、叩击类等……

2.6.9 敷贴法 是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穴位、特定部位或患处,药物通过皮肤腠理、毛孔、穴位、经脉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因剂型、贴敷部位的不同以及是否借助冷或热力作用,可分为穴位敷贴、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敷等……


3.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医学逐渐走向世界,先有针灸,后有中药、方剂、实用临床技能,出现了国际性中医热、针灸热和中药热等。尤其是在2003年世界人民抗击“非典”和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的防治护理中,中医诊疗护理因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护理费用低廉等,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上海护理》2019年第4期继续教育园地。


作者简介

张雅丽(1956—),女,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中医护理管理。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上海护理》“继续教育园地”的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号内搜索”,输入您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如“继教园地”,即可阅读相关“继续教育园地”文章!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来源:《上海护理》2019年第4期

审阅:庹焱

文字编辑:裴艳

版式编辑:张梦佳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关闭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