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将体内多余的热卡消耗掉,而且还能降低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促进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运动锻炼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心脏功能和肺部氧气交换,增强肌肉张力,消除紧张,获得放松。那么在运动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锻炼可以有不同的形式选择,关键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实际能力来定。可以选择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游泳、慢跑、快走、骑车等中等活动量的运动。也可选择家务劳动、步行购物、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较轻活动量的运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注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注意适度,根据自己的感觉找适度。一般建议患者每日有规律地安排运动,或每周最少运动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那么运动到什么程度较好呢,在这里,我们有个非常简单的计算公式,在运动中保持的脉率(次/分钟)=170-年龄。举个例子,某位60岁的女性患者,运动中适合保持的心率=170-60=110次/分钟。但具体应视个人耐受情况进行调整,以微微出汗、微微疲劳、微微心跳加快为原则。 同时,运动强度应注意渐进式增加,坚持1个月左右才有效。特别是日常活动量较少的人群,一定要从较低的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长此以往,对身体才有真正的益处。



  运动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很多患者往往忽视这一点。有些人为了降低餐后血糖,一吃完饭就外出散步,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一般建议患者运动锻炼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最好三餐后都运动。尤其是晚餐后,很多人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样活动量少了,血糖就会升高。而饭前锻炼则容易造成低血糖,因此不要空腹情况下安排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尤其应避免在黄昏或夜间从事激烈运动,避免夜间休息时的低血糖发生。同时可以在运动中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卡,卡片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电话,以及糖尿病的身份,如果出现意外如何进行救助等。可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以了解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



  在运动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运动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运动后的整理活动。如运动前可以先做15分钟热身运动,这样可以使肌肉组织先活动起来,避免拉伤。运动结束时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活动,不要突然停止运动,使心率逐渐降至运动前的水平。同时在运动中注意有无乏力、头晕、心慌、胸闷以及腿痛等不适感,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运动。此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应在运动前后饮用足够的水,否则过多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从而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注意选择合脚的鞋袜, 运动场地要平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

 

 

作者简介

 

    周莹霞(1976-)副主任护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黄浦区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学组组长,上海市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委员。主要从事内分泌护理与管理。



- 关闭
- 关闭